然而,胡汉民却摇了摇头,提出了反对意见。他沉声说道:“我出国之前也曾结识李准,虽说未曾深入了解他,可我听闻,此人品行端正,作风清廉。在清军士兵中威望颇高,并且在西江内河主权、收复东沙主权、西沙宣示主权等保卫海洋权益的事务上,他为中华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,算得上是民族的脊梁。我觉得,咱们应当尝试说服他,争取将他策反。倘若能够成功,日后咱们发动武装起义,便能少牺牲许多人。”
胡汉民内心极为纠结,他明白暗杀或许能收一时之效,但从长远来看,策反李准对革命的益处或许更大。然而,他也清楚其中的艰难程度与不确定性。毕竟,李准是个根深蒂固的保皇派,要让他转变立场,谈何容易。
汪道铭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。他不屑地说道:“你别做梦了!他虽说堪称国家的忠臣、民族的英雄,可他效忠的是大清皇帝,而非咱们的共和政府。这种人对咱们共和革命的破坏,或许比那些普通敌人还要大!你可别天真地以为能轻易说服他。在我看来,唯有通过暗杀,才能彻底消除他对革命的威胁。”
汪道铭打心底里对胡汉民的想法嗤之以鼻,觉得他太过天真幼稚。在他看来,李准这类人根本无法被策反,他们的忠诚只属于封建王朝,而不是共和事业。
汪道铭无奈地叹了口气,说道:“从个人角度而言,我反对暗杀李准,可我身为同盟会员,必须以组织利益为重。倘若真要暗杀他,我愿第一个报名。为了革命事业,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。”他虽满心不情愿,但也深知组织纪律的重要性。在革命的大局面前,个人的情感与意愿都必须服从于组织的决定。
黄兴冷静地说道:“好,既然大家意见不一,那咱们就举手表决吧。反对的请举手……”他环顾四周,无人举手。显然,大家都对暗杀李准持支持态度。
“弃权的请举手……”依旧无人举手。大家都坚定地站在了革命的一边,愿意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一切。
“赞成的请举手!”刹那间,五只手臂齐刷刷地举了起来,仿佛五把利剑直指保皇派的心脏。
“全体通过!”黄兴宣布道,“会议最终决定,同时成立暗杀小组,拨款3000元,雇佣绿林三和会的高手胡济,寻找机会刺杀水师提督李准等人。”
这个决定虽说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,但为了革命的成功与民族的未来,他们甘愿冒险一试。他们坚信,只要除掉李准这些保皇派反革命头子,革命的道路必将更加宽广、更加光明。他们将为了这个信念,奋不顾身地战斗到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