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准听后,不禁面露忧虑之色,眉头微微紧锁,关切地说道:“只是你们远涉重洋,这一路上实在是太危险了!”
老渔翁目光瞬间黯淡下来,神情有些沮丧地说:“为了生活,没办法呀。我们渔村每年都会有一个人葬身在海里。在我们那儿,一到年底,很多人都会来这边。瞅准天气晴朗的时候出发,三五天就能到。” 他的声音平静而舒缓,犹如海面泛起的丝丝微波,看似波澜不惊,实则在平静之下,暗藏着渔民们海上生活的无尽艰辛以及对家庭沉甸甸的责任担当。
李准听后,心中涌起一阵深深的怜悯,赶忙说道:“邝大哥,往后要是渴了,不必只依赖椰子。往西走,第二座岛叫甘泉岛,离这儿大概 50 海里,我们在那儿新挖了一口淡水井。你们要是有需要,就去取些淡水回来,煮上几锅香喷喷的大白米饭。多吃点米饭,身子骨才能更结实。” 他的话语里满是对渔民真挚的关怀与帮助,宛如在茫茫大海上为他们点亮了一盏温暖而明亮的希望之灯。
老渔翁眼中闪过一抹感激的光芒,连忙说道:“谢谢军爷大人的关照,我回头就跟其他人说。走,我带你们去船上看看。”
众人跟着渔翁来到船边,只见这艘船约莫 8 米长,2 米宽,船中间是用叶子精心编织而成的敞篷,透着一种质朴的渔家气息。船中央有一个大大的舵,上面盖着木板,可供人休憩。掀开木板,不大。
李准微微弯腰,目光专注地仔细端详着这些海参,好奇地问道:“邝大哥,我们在前几个岛边发现有五六米长的大海参,您为何不挑选那些个头大的呢?”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疑惑,仿佛在探寻这神秘海洋生物背后隐藏的奥秘。
老渔翁耐心地解释道:“军爷您有所不知,小海参的肉质更为鲜嫩,口感更加鲜美,香港那边的人就好这一口,所以他们更青睐小的。” 说着,老渔翁引领众人来到海滩围塘内。果然,一只约 4 米长的大海参静静躺在那里,颜色如黑猪一般,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光泽。
李准好奇地顺手拿起一根木棍,轻轻戳了戳它,可它却纹丝不动,宛如死去一般。旁边一位工人见状,拿起十字铁镐用力扎下去,“噗” 的一声,一大块黑皮脱落,露出里面洁白的嫩肉。然而,这海参依旧毫无声响,只是极其缓慢地挪动了一下。看来,它确实是冷血动物。它那庞大而略显笨拙的身躯在沙滩上格外醒目,让人不禁对这海底生物的奇特之处惊叹连连。
李准见状,恍然大悟,不禁轻拍额头,自嘲道:“我从 17 岁起就在广东生活,都 23 年了,平日里就钟情于麻辣鲜香的川菜火锅,这海味吃得少,更不会烹饪,还真是个十足的土包子啊。” 他的脸上带着诙谐与幽默,那自嘲的笑容在阳光下格外灿烂,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。
众人听后,哄堂大笑,那笑声在海滩上久久回荡,将之前略显凝重的氛围一扫而空,只留下这欢快的笑声在海岛上空飘荡,让这片宁静的海岛瞬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。
老渔翁和李准等人的交流暂告一段落,可老渔翁的同伴们出海还未归来,他们是否能顺利带着收获归来?在这期间,李准等人是否还会与老渔翁有更多有趣的互动,从他那里获取更多关于南海的宝贵信息?而对于这神奇的海参,后续李准会不会深入研究其独特的习性,在探索南海的征程中,又会发现哪些关于海洋生物的新奥秘?
这一系列悬念如同海上的迷雾,李准急切想知道后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