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的目标不仅局限于建成一座简单的会馆,他们有着更加长远的规划。在会馆之外,还计划设立三省中小学堂。他们希望通过教育,培养出更多有知识、有品德、有担当的人才,为三省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同时,他们还筹备建设商行货站,旨在促进三省与广东地区的商贸往来,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,推动经济交流与发展。
为了确保这些计划能够顺利实施,相关人员精心绘制了详细的规划图。在规划图中,明确解锁了川云贵三省将依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抽利的方案。
这一方案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论证,充分考虑了三省的利益和需求,以保障项目后续运营的资金需求。香港的商人听闻此事,也被这份热忱与宏大规划所打动。他们深知这样的项目对于地区发展的重要性,于是迅速拨出数万两白银,为会馆的建设添砖加瓦。至此,一切准备就绪,会馆建设工程即将开工,人们满怀期待地憧憬着会馆建成后的繁荣景象。
然而,世事难料,风云突变。辛亥革命的浪潮如汹涌的波涛般席卷而来,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格局。在这一变革的冲击下,整个社会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。
原本筹备得如火如荼的川云贵三省会馆建设项目遭遇了沉重打击。尽管前期已投入大量心血,资金筹备充足,规划图纸也已完备,但随着局势的动荡不安,社会秩序混乱,人心惶惶。工人们无心工作,纷纷逃离工地,工地最终未能按计划开工。
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,在社会秩序陷入混乱的时期,一些不法之徒趁机兴风作浪。一群流氓恶霸,他们目无法纪,横行霸道,强行闯入存放会馆建设款项的地方,将原本用于会馆建设的款项蛮横分割,肆意瓜分。这些凝聚着众人期望的建设资金,就这样在他们的恶行下瞬间化为乌有。
与此同时,项目所涉及的土地也未能幸免于难。这片位于东门外右僚边、价值高达 10 万多元的珍贵土地,竟被盗卖。在利益的驱使下,一些人罔顾道德与法律,通过不正当手段将土地转手他人。他们为了一己私利,不惜破坏众人的心血,导致会馆建设的根基不复存在。
曾经满怀希望的宏伟蓝图,就这样在时代的风雨飘摇中化为泡影。那些为了会馆建设而奔走努力、慷慨解囊的人们,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痛心不已却又无可奈何。他们看着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,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悲愤。这段曲折的建设历程,成为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令人叹息的注脚,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。
三省会馆建设因辛亥革命夭折,资金被瓜分,土地被盗卖。但人们心中凝聚乡情、促进交流的渴望仍在。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秩序逐渐稳定后,那些曾经为会馆建设努力的人是否会再次尝试?李准又是否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继续为广东的发展以及地区间的交流合作而努力?
皮革厂在时代变革中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,能否继续为水师和地方经济贡献力量?这一切都充满未知,令人好奇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