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李顿这个团长换掉,流程不算麻烦。
国联调查团的团长,本就是国联几个主要国家的代表,共同推举出来的。
所以只要搞定这次国联调查组的大多数成员,还有几个强国的专门代表,就足以把李顿拿下。
或者换一种说法,当团长的想法,和团队的主流意见相悖的时候,这种临时团队的团长,也就只能是一个空头衔。
毛用没有。
而这事儿,对梅坚毅来说,目前已经有了一定进度。
不是国联成员国,但在国际政治中,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米国代表麦考伊,基本已经被他拿下。
倒不是因为送了两个鬼子艺妓,给麦考伊自由发挥这种小事儿。
实在是梅坚毅和麦考伊谈的生意有点大。
第一桩,军购。
他准备订三艘八千吨到一万吨的巡洋舰。
外加六艘三千吨的驱逐舰。
以及炮艇鱼雷艇若干。
总预算二点二亿米元。
换算成大夏货币,大概五亿三……现金支付当然是不可能。
不说他缺钱,就算不缺钱,这些钱也要留着养军队。
所以就有了第二桩生意。
石油开采。
摊牌了,东北有石油。
而作为此地的主人,梅司令盛情邀请米国企业,来勘探开发共建。
最后出售开发年限换取资金,支付军购费用。
不足的部分,按他对麦考伊的说法,可以用米国商品进口关税,还有油田的税金,逐年支付军购费用,以及一定的利息。
目前只是初步意向。
不过已经向政客进化的麦考伊少将,对梅坚毅提出的方案,非常的感兴趣。
在不考虑梅坚毅好处到手翻脸不认账,单方面撕毁一系列契约的情况下,其中的利益很大。
而且不单只是眼前的经济利益,还有更长远的考量。
双方密切的关系,必定能促使米国商品,大批量出口到梅坚毅的地盘。
而随着梅坚毅的地盘越大,出口也就越大。
世人都知道华夏市场潜力巨大,同时也资源丰富。
也是因此,西方几个强国才会趋之若鹜。
而这些国家和东瀛的矛盾点,也集中在这里。
原本好好的排排坐吃果果,东瀛人非要吃独食,几个国家肯定是不答应的。
这也是尽管之前东瀛人一再反对国联介入,国联调查团依旧成行的主要原因。
不说施加一定压力从中捞取好处,起码要保证现有利益不被侵蚀。
梅坚毅能和米国人谈,也是基于这样的利益输出。
二点二亿米刀的军购已经足够诱人。
放眼长远,更是让人舍不得错失。
大夏这块蛋糕就这么大,米国人多吃两口,也就意味着其他国家要少吃两口。
这远比默认东瀛人事实占据东北,带给米国的利益更大。
而只要搞定了利益至上的米国人,以米国如今的国际地位,有麦考伊打辅助,再攻略其他国家代表,就会容易很多。
至于说拿石油开采权换米国军舰。
梅坚毅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,才做的决定。